空間設計相關理論不夠系統(tǒng)
作為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空間設計的相關理論發(fā)展并不十分成熟,不像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等其他類似科目那樣有比較成熟完善的基礎理論系統(tǒng)、明確的評判標準或學習依據(jù)。學習過程中的很多問題相對較為主觀,課程所依附的建筑及其相關理論也在側重上有一定的偏離,并沒有被提煉為空間設計的專項理論加以深化。而與此相似的色彩繪畫與色彩構成課目之間的關系中,色彩構成已經在色彩理論的基礎上,發(fā)展和演進得相當成熟了。
空間設計的概念不夠明確
空間設計與模型制作、立體構成、創(chuàng)意設計等科目常常產生混淆。在很多同學眼中,上述各門課程的側重和差別僅僅存在于教師的課件或是理論中,而沒有更明確的認識。有時課上完了,都沒有領會課程的要義。或者由于對課程理解的問題,而產生了學習上的偏差。這個問題,從提交的作業(yè)就能明顯地看出,清一色的白色紙板結構模型,幾乎沒有什么區(qū)別。所以,在這里,將空間設計的課程要點和屬性加以說明,是十分必要的。
各個課程的次序有著遞進的關系,不可混淆和顛倒。不同課程各自的重點應該是:
創(chuàng)意設計:環(huán)藝或建筑專業(yè)的創(chuàng)意設計課,既可以是三維的,也可以是二維的。應作為立體構成的并置課程,偏重于對圖形、材料、結構、光線的變化及產生的不同效果的研究,即觀念與情緒的表現(xiàn)。而對于后續(xù)的空間設計來說,創(chuàng)意思維應該是貫穿始終的設計素質,并成為學習者的職業(yè)思維習慣。
立體構成:空間設計的先行課程。立體構成沒有過多的功能和實際限制,完全是較為單純的體塊練習,對體塊、大小、轉折、高低等不同空間結構的理解和認識。可以說,立體構成課的理想狀態(tài)是讓同學們培養(yǎng)基本的空間感受和對立體結構的理解。掌握點線面的運用,疏密、節(jié)奏的空間處理手法等等。但事實上,立體構成課已經漸漸發(fā)展為一門手工課,我們的立體構成課上往往是制作了一個個單體的造型,豐富多樣,有時可以說是精良的工藝品,但不少作品所關注的往往只是物體的凹凸效果與外部造型。
空間設計的先行課程有:速寫與素描、立體構成、創(chuàng)意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我們不能將空間設計再次作為一個立體構成的拓展去做,那樣我們就會失去一個對真正空間進行研究的絕好機會。只有清晰的認識空間設計的概念,明確其訓練的目的和意義,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和研究。
空間設計訓練的虛擬性較大
空間設計的實際訓練極少能夠真正在實體空間中完成,而通常是“紙上談兵”。這確實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它使得實際的成敗優(yōu)劣無法一目了然,于是設計上的問題就得不到驗證。不像素描中,一旦出現(xiàn)造型不準的問題,就會被立即指出。很多空間設計作品、作業(yè),只有根據(jù)同學們的揣測和一廂情愿的估算去計劃。即使是有些實際大小的框架空間練習,同樣也因為造型的過于簡單和同學們的施工技術問題而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的確,一些有經驗的設計師可以通過模型、平面、尺度感來判斷此空間內部的實際感受,而這正是很多學習空間設計的同學需要學習和掌握的東西。無法通過實物得到直觀的空間感受,最終的結果是,大家都知道空間設計很重要、很有用,然而課程卻往往不了了之,成了雷聲大雨點小的空洞課程。
真人客服微信在線